城市裡的野鄰居:白鼻心
蟾蜍山居民的疑惑,開啓城市白鼻心研究
舌尖上的甜蜜蜜 台式糕餅物語
位在臺北盆地東南邊的蟾蜍山,緊鄰人口密集的大安區,因爲山頂設有軍方通訊塔,數十年來都是管制區。
位在臺北盆地東南邊的蟾蜍山,緊鄰人口密集的大安區,由於數十年來都是軍事管制區,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。居民樑玉玫指着一塊菜圃說道:「因爲鼬獾喜歡吃蚯蚓,所以有時我們看到菜園被翻過,就知道鼬獾來過了。」
社區居民原本就很習慣周遭有各種野生動物,不過這兩年他們注意到,白鼻心似乎越來越常往山下跑,頻率高到有些居民可以精準地說出出沒時間:「傍晚六點多、晚上十一點多,還有凌晨四點多,不是我不睡覺,是因爲牠會跳我的屋頂,碰碰碰的。」樑玉玫說:「所以一開始我們很疑惑,是不是山上的環境受到什麼干擾,這些動物纔會往山下跑?」
當地居民拍到在電線杆上的白鼻心。 圖/王永芝提供
爲了解答這個疑問,居民邀請了臺灣大學與臺灣師範大學的研究團隊來做調查,初步判斷這裡的自然環境沒有遭到破壞的跡象,架設在社區的自動相機,捕捉到許多野生動物的身影,包括山羌、食蟹獴、鼬獾、鳳頭蒼鷹等等。其中研究人員對白鼻心特別感興趣。
独》肛门塞椰子登国际期刊「本尊」曝光 网:让世界看见台湾
臺灣大學研究團隊架設的自動相機拍到白鼻心。 圖/臺大白鼻心研究團隊提供
全球高温破纪录 今年会更糟 联合国拉红色警报
白鼻心是夜行性動物,廣泛分佈在海拔兩千公尺以下的林地,從頭頂延伸到鼻尖的白色條紋,是牠最明顯的特徵。雜食性的牠,會捕食小型鳥類、蛙類或昆蟲,但最喜歡的還是各種植物果實,因此又被稱爲果子狸。
臺灣大學昆蟲系副教授曾惠芸表示:「我們發現其他野生動物大多還是偏好山區環境,但白鼻心會下到山腳活動,我們就很好奇,到底白鼻心可以下到市區的什麼地方?」
研究與救傷資料證實,白鼻心已在城市安家落戶
台中重畫區成「翹孤輪」炫技場地 網酸:是參加國慶進場?
研究團隊利用無線電追蹤四隻捕捉到的白鼻心,發現其中兩隻母白鼻心,都只在臺大校內活動。
陆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 建立地月通讯「新鹊桥」
研究團隊在蟾蜍山和臺大校園設置誘捕籠,捕捉到四隻白鼻心,爲牠們裝上發報器,利用無線電追蹤,瞭解牠們的活動範圍。由於蟾蜍山與臺灣大學之間被寬闊的馬路阻隔,研究團隊原本並沒有預期校內會有白鼻心常住,不過一年多來的追蹤結果顯示,其中兩隻母白鼻心都只在臺大校內活動,而且還帶着小孩。
「這表示牠已經完全把都市當做家了,而且還放心地讓牠的小孩把都市當做家,我們會覺得這個族羣已經在都市建立了穩定的狀態。」負責追蹤的臺大森林系學生莊博鈞表示。
北京市管企业春招开启 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多元就业渠道
爲了更瞭解城市白鼻心的動態,研究團隊在2022年5月成立了「城市狸貓回報網」,鼓勵民衆回報市區白鼻心的目擊紀錄,至今已經收到超過一百五十筆回報,其中也包括不少白鼻心媽媽帶小孩的影像紀錄。
爲了更瞭解城市白鼻心的動態,研究團隊在2022年5月成立「城市狸貓回報網」,鼓勵民衆回報市區白鼻心的目擊紀錄。
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長期投入野生動物救傷工作,研究組組長林文隆認爲,觀察到幼獸,確實是野生動物在都市建立族羣的指標。「2010年我們第一次收到白鼻心,當時也推測可能是民衆私養跑出來的,但是後來發現有幼獸,我們就覺得不對,牠們應該是在都市裡繁殖了。」
有民衆目擊白鼻心媽媽帶小孩在城市裡出沒。 圖/許珮甄提供
林文隆分析,臺中市白鼻心被通報的點位,大致圍繞着較早開發的舊城區外圍,也就是因應人口增加,正在快速開發的衛星城市周邊:「在這個交界帶房子開始蓋起來了、樹開始被移掉,白鼻心就開始跑到房子裡面,所以這些區域被通報的比例就很高。」
曾惠芸表示,城市開發造成的擾動,對原本棲息的野生動物確實會造成很大的影響,「但是這樣的環境穩定下來之後,部分物種可能就具有一些優勢。」他舉例,公園、校園裡有許多會結果的行道樹或景觀樹木,提供白鼻心穩定的食物來源;加上牠們攀爬能力很強,可以藉由電線等人爲構造物移動,降低橫越馬路的風險,這些可能都是白鼻心適應都市的原因。
公園、校園裡常見的棱果榕或雀榕等樹種所結的果實,都是白鼻心愛吃的食物。 圖/大冠鷲提供
山西高速交警:一隧道内发生大型普通客车碰撞隧道壁事故
白鼻心不只可以在都市裡繁殖,甚至不需要大面積的綠地。臺大研究團隊曾分析臺中市的78個白鼻心窩巢,發現有九成位於高度開發的土地上,也就是以窩巢位置爲中心,畫出一個半徑一公里的圓,會發現這個圓裡,有75%以上的面積都是建築物,不少白鼻心乾脆就在建築物裡繁殖。林文隆觀察,有輕鋼架的鐵皮工廠,或中空的木頭隔間,都是白鼻心會選擇育幼的地方
见习侦探团
臺大研究團隊曾分析臺中市的78個白鼻心窩巢,發現有九成位於高度開發的土地上。
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在鐵皮屋工廠架設的自動相機,拍到白鼻心利用輕鋼架移動。 圖/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
城市居大不易,野生動物如何與人共存
自拆自建为老房“新生”探路
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幫民衆送來的白鼻心幼獸餵奶。
2010年,保育學會只收到一隻白鼻心,到了2023年,這個數字增加到74只。牠們被通報的原因五花八門,有些是因爲在天花板夾層繁殖,產生的排泄物或幼獸叫聲造成民衆困擾。
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工作人員遊立祥表示,類似入侵民宅的案例,如果民衆有自行誘捕到白鼻心,學會人員會先觀察牠是否有在哺乳,因爲這表示幼獸很可能還在建築物某處等待照顧。遊立祥解釋:「我們會建議民衆儘量等到兩、三個月後,等小孩長大了,牠們就會各自離開。但也曾遇過民衆堅持要把母獸帶走,結果一兩個星期後牆壁裡傳出屍臭味,才發現一窩小白鼻心死在裡面。」
白鼻心媽媽受到干擾時,會叼着小孩把牠們一隻只移到安全的地方,有些在過程中落單的幼獸,會被熱心民衆撿走。遊立祥提醒,遇到類似情況要先保持距離觀察:「有些民衆在觀察時太靠近幼獸,導致媽媽不敢回來,最後還是把幼獸撿走,這等於是強制拆散牠們母子而已。」
白鼻心媽媽受到干擾時,會叼着小孩把牠們移到安全的地方。 圖/樑彧禎提供
除了意外失親,根據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2010至2021年的統計資料,城市中白鼻心的主要傷亡原因爲犬隻攻擊(38.6%)、車輛撞擊(36.1%)、觸電或獸鋏等(25.3%)。今年臺大就有一隻失親小白鼻心,在研究團隊照顧下長大、通過野放訓練,卻在野放七天後,就遭到校內遊蕩犬隻攻擊致死。
落实数位学习 竹市连3年每年至少建置1000台平板
在臺大生科館和媽媽走失的年幼白鼻心「冰箱」,經過白鼻心實驗室收容照顧後野放,不幸遭到校園遊蕩犬攻擊死亡。 圖/莊博鈞提供
另一個隱憂是,白鼻心會被貓狗飼料吸引,餵食遊蕩犬貓,或把飼料擺在開放空間,會增加野生動物與犬貓接觸的機率,導致野生動物更容易被攻擊,或彼此傳播疾病。臺灣大學白鼻心研究團隊成員林品萱擔心,貓狗飼料這類高熱量的食物來源,可能讓白鼻心的數量增加,形成潛在的人獸衝突風險。「很多人或許可以忍受有一隻白鼻心住自己家,但沒辦法忍受十隻白鼻心住自己家。」而白鼻心的數量如果增加太快,也可能導致牠們無法只靠天然的食物存活。
白鼻心會去吃貓狗飼料。 圖/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
城市中野生動物面臨的問題很多,有些並沒有簡單的解決方式,曾惠芸認爲,「在都市化趨勢沒有減緩的情況下,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都市中,幫牠們保留可以生存的環境,同時設法降低彼此的干擾。」2022年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行動目標之一,就包括提升都市綠地的面積、品質與連通性。
與野生動物相遇,帶來的不只是驚喜,也有反思。與其說野生動物搬進了都市,不如說這裡原本就是牠們的家園,思考如何與牠們共存,是身爲後來者的人類,無法迴避的課題。
二姑娘
药头跳窗想落跑被活逮 警搜出「iPhone」造型手枪
本文授權轉載自《我們的島》(原文爲:城市裡的野鄰居:白鼻心)
Take action!加入《倡議+》